火車頭的天空

如果你的手邊有一間破房子,該如何處置 ?

拜訪一棟老房子

2021 年初,我的朋友葉清彥租下一棟位於新竹市區的老房子,有一回碰面,他提到這件事,還說可以當成綠屋頂學校聯絡處。不記得他當時是不是喝了酒,一開始我們只當他是隨口說說而已,而且我們也沒什麼業務可以聯絡的。不過後來又聽了幾次,覺得他好像是認真的,於是我們在 10 月的時候第一次去看這棟房子。

剛下車第一眼看到這個院子,心想還不錯啊 ! 在市區能有一處老房子,外頭還有庭院,不容易。已經可以想像未來可以把這庭院的打造成舒適宜人的小花園。


這棟房子有兩個門牌,原本是同一家人分住,兩側各有一個門。這一側是 4 號。


我們第一次從 4 號門進入房子,不過,眼前的景象讓我們倒抽了兩口氣,這 ... 房子的 後半部沒有屋頂,樑柱也都坍塌,屋瓦散落一地。所謂斷垣殘壁就是在形容這景象吧 !

當時心裡的 OS  是,你有錢不好好花,為什麼要租這破房子 ...

4 號的後半部是沒有屋頂的




這是客廳的部分。


接著朋友推開側門,我們走到另一個空間,為什麼不是房間呢, 因為另一邊是更大的沒有屋頂的空間,這裡原本應該是臥室或客廳之類的吧 !

所以說,其實這是間有中庭的大宅院啊 !


這塊空間和隔壁 2 號房子中間是有一道門的,只是當下我們沒辦法通過,只能退出屋外,再從 2 號前門進入另一邊房子。

幸好 2 號是比較正常的房子。至少有屋頂。而且基本的臥室、廚房、衛浴、客廳也都正常。

這是臥室。

這是看起來像客廳的廚房。


這是浴室。


房子後面是排水溝,盡頭處種了一棵木瓜樹。很好奇這些年來這棵木瓜樹是怎麼活下來的。


第一次勘查完畢後,心裡在想這是一個錢坑吧 ! 誰要跳進來得心裡要有準備,當時只有想到兩個方案,一是找到對這個據點有興趣的團隊來經營;二是以社造方式協力造屋模式,集合眾人之力一起經營這個空間。不管哪一種方案,都是艱困的之路。回頭只能默默將這件事放在心裡盤算,又繼續忙自己工作。

期間也有試著去拜訪一些有地方創生經驗的前輩,看看有沒有興趣來經營。只是後續沒有很積極去推動,就這樣又拖了一陣子。

中庭再現

又過了兩個多月,在一年快要結束前,我們再度回去看看老屋的情況。朋友自己窮則變,請弟弟簡單先利用回收的木頭,把中庭兩邊的牆壁支撐住,廢棄建材也都清運走,我們終於可以比較清楚看到空間的輪廓。



4 號的客廳有兩個部分,這是後半段和廚房相連。


這是進門的客廳。


這是前廊。朋友不曉得從哪運來一座大冰箱。


2 號的廚房、浴室也變得更正常了。



這是 2 號的客廳,這些家俱並不是原屋主的,是朋友撿回來的。


就這樣朋友繼續想辦法整理,我們也各自聯繫有可能會有興趣的朋友來看房子。只是我們知道這並不容易。畢竟這不是什麼文化資產,就算被拆了也沒人會覺得可惜,只是納悶為什麼屋主到現在還沒把房子賣了蓋成大樓。這地段周邊都已經是一棟棟大樓在蓋。

錢坑或轉機

許多人第一次接觸到這棟房子時應該都會覺得這是間充滿不確定性的房子,一來 4 號房子的屋頂看起來就是隨時有可能塌下來;二來 這房子是租的,雖說是簽約承租五年,但這五年其實可以有許多變化。   在看不到未來的發展潛力情況下,很少有人會貿然投入資源。
所以,解鈴還需繫鈴人,這房子除了自己投入資金整理好,然後出租一途外,不容易做其它發展。當時只覺得有些可惜,這樣的模式只是把老房子撿回來,投進一筆資金整理,再丟進房市滾一遍獲利。

都市農耕行不行

當時一直在想有沒有其他條路呢 ? 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發展成都市農耕的據點。能不能來挑戰在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將一棟無法住人的房子,以自然建築的方式去恢復它的機能 ?

這個位於市區的空間有沒有機會朝向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去發展 ?

這個目標其實是非常政治正確,而且方法邏輯也很容易,只要能減少不必要支出資源都要盡可能再利用然後要有基本的獲利能力就行了。太完美了。

重點在於如何操作吧 !

操作方法也是非常簡單。就是邀請專家開課,想改造哪一方面就邀請該領域的專家,然後透過上課的學員一起來協力。

協力就可以了嗎?

不過單靠協力可能還不足以持續營運,如果僅僅是讓參與者出人力和技術,光靠一把熱情之火是無法持續的,許多日常的營運工作並不是光靠志工能夠撐起來的。我們希望不管是來上過課、參加過勞動或是提供專業服務者, 凡是來參與過這個空間發展的人, 都是可以成為這個項目的經營者,最後大家都能獲得應有的報酬,而願意持續投入心力。

初步的構想是未來營運獲利都要依照貢獻度分配給所有的參與者。也許初期獲利很微薄,甚至沒有獲利,都應該要在營運之初就建立這樣的分潤制度。也就是說這個概念很類似合作社的經營模式,但是在初期混沌未明情況下,只能邊參考合作社的理念和原則去運作及調整,等經營有些上軌道,累積一些能量後,再看看有無機會正式成立合作社。

背包客棧

理想狀況,如果第一階段的自然建築可以達到目標,第二階段的自給自足目標要如何做到 ? 都市農耕如果想達到自給自足,並非只是耕自家地就能滿足基本需求,而是得想辦法將都會區的可利用閒置空間盤點出來,想辦法集合大家的力量去耕作,並且透過資訊系統去調配,最後能夠合理的分配收獲。

那麼在租約到期,都市農耕的經濟規模還沒發展起來的四年,這間老房子能做什麼利用呢 ? 

經過以下分析,我們認為,可以先來發展背包客棧。

這個老房子位於台鐵北新竹站不遠,出火車站走路不到十分鐘就到,而隔一條排水溝就是一個千戶大型社區,加上附近公道五不斷在整地蓋樓,可見這是新竹市未來的建設重點地區。另外根據台鐵運量統計,北新竹站在 239 個車站裡排名在 60 上下,平均每日進出站人次在 4000 左右。

我們樂觀地想,也許有了這些條件,房子沒有屋頂應該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了吧 ! 

但是這老屋改造要如何在投入最低限度下發展起來呢 ? 在火車站附近如果沒有要賣吃的,不開客棧還能做什麼呢 ?  至少有屋頂的 2 號如果整理一下是可以讓人住宿的。雖然疫情當前,許多旅館都慘澹經營,不過我們只是開一家可以過夜換宿的旅店而已,應該還撐得下去吧 !

於是討論後,朋友答應負責把基礎設施搞定,諸如結構安全問題,水電等等。不僅是中庭的空間必須確保兩邊牆壁是有支撐的,4 號的屋頂看起來就是隨時會坍塌的感覺。而我也開始一面進行課程規劃,一面建置網站。好不容易等到網站開始運作,這一拖延又快半年了,這期間朋友已經把 2 號的的客廳給租出去了。這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這地點的確是有商業潛力,憂的是如果不快點接手,朋友不知道又會把哪一個房間租出去。


3 月的時候,2 號原本塞滿家俱的客廳已經清空,浴室也乾淨了。


5 月中再度來看房子,2 號房已經全然不同了。


新房客不僅打理前院,房子後方也做了裝飾。


整理計畫

5 月中旬再度回去看老屋, 4 號的屋頂已經修復完畢,基本上要在裏頭活動不是問題。



客廳有許多家俱需要整理。


4 號的廚房。


4 號的浴室。


2 號的廚房,經過半年又變亂了。


通往 2 號浴室和客廳的通道已被封起來。



火車頭的天空

當初問朋友這個據點要取什麼名字,他說就叫火車頭的天空,因為附近就是北新竹火車站,客家人稱火車站就叫火車頭。天空,就是坐在屋裡可以看到藍藍的天空,當然也可以看到星空。

我們的想法是,先整理中庭區域,可以提供簡單的營帳,讓參加工作坊的人員可以過夜。而這個空間同時也可以提供想要比較深度認識新竹地區客庄的背包客們經濟實惠的住宿方案。我們希望可以讓中南部及東部地區的民眾,以較無負擔的方式,利用三天的時間來探訪新竹。


報名工作坊或訂房 整理記錄


三天三夜旅遊方案

來去鄉下住一晚,回來城市住兩晚

星期四

工作一天下班後,搭晚班車抵達北新竹站,我們會接送您至背包客棧。


星期五

參加工作坊或是新竹自由行。

星期六

台三線客庄小旅行或是認養當地農場換工。可住當地民宿或回背包客棧。

星期日

台三線客庄小旅行或新竹自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