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藍 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Kuntze

  • 盆子尺寸

NT$ 50.00 NT$ 50.00 50.0 TWD

NT$ 50.00

此組合不存在。

添加到購物車

購物說明

半灌木,幼枝被褐色短柔毛。葉模質,倒卵形、橢圓形或卵形,長 7 ~ 20 公分,寬 3 ~ 8 公分,基部漸狹,幼時下表面脈上被褐色短柔毛,上表面光滑。花絮之苞片葉狀,花對生而排成穗狀,花淡紫色,無梗。

分布於中國、孟加拉、不丹、印度、寮國、緬甸、泰國及越南;在台灣產於北部及中部低海拔山區森林中,以台北附近較為常見。

資料來源 :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台灣生物多樣性網路

購買資訊

自行取貨 :
訂購付款後,以電話聯繫取貨時間地點

台北地區 : 
12 號 5 樓屋頂花園 (中正區)
台北客家農場  (中正區)
水花園市集 (週六)  (中正區)

竹苗地區 : 
芎林燒炭窩竹風樂境 (芎林)
30 號 4 樓屋頂花園 (新埔)

寄送 :
下訂後先不用付款,會依包裹體積、重量及包裝費用報價,再通知進行付款。

聯絡方式
可直接利用系統訂購單留言功能聯繫,或來電 0935882942

具多元效益的天然藍染工藝作物 林下經濟作物馬藍的栽培技術

林下經濟是藉助各階段林地的生態環境,在維持森林樣貌及功能等原則下,選擇具經濟性森林副產物,提供需長期經營的林業取得額外收入來源。馬藍經長期演化,形成獨特的植物生理特性,使其可充分運用穿透樹冠到達地被的光線,作為生長的能量來源,因而可在林下環境共生。

資料來源 : 農傳媒

閱讀更多

 

馬藍大約是在清朝因為染布需求由中國引入台灣,染料的製造方法是將大量的馬藍葉子置入大桶中泡水,經過數天攪伴、靜置後,加入新鮮的莖葉及熟石灰快速攪伴至出泡,最後靜置一晚,去除上方的溶液,取出名為「藍澱」的沉澱物。需要染液時,則再將藍澱兌灰水,並加入一定比例的葡萄糖、麥麩、麥芽糖、米酒等材料使其發酵製成染液。

藍染工藝在台灣被廣泛使用,除了閩南、客家族群大量使用外,平埔族、布農族及泰雅族等原住民族,也有使用藍染的傳統。而新北三峽正是清末北台灣最重要的染布中心,雖然後來因合成染料的興盛及西服、和服的流行而漸漸式微,但當地到現在還留有許多染坊牌樓、工具等文化。現在到三峽,還能透過親手染布體驗這項曾經輝煌一時的工藝。

除了做為染料,馬藍也是一味中藥材。中藥材中的「板藍根」,原是將十字花科的菘藍的根乾燥而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效果,中華民國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治療COVID-19中草藥複方「清冠一號」中,便有這一味藥。

資料來源 : kplant

閱讀更多

花序為穗狀花序,腋生,花軸長可達 15 公分;花無梗;苞片長 2~3 公分,葉狀,匙形或倒披針形,早落性;花萼裂至基部,裂片大小不等,後裂片長約 2 公分,披針形,其他裂片長約 1.5 公分,線形,光滑;花冠長可達 5 公分,淺紫色,被毛;花絲光滑,較長者可達 1 公分;子房長橢圓形,先端被腺毛。花期 9 月至 1 1 月。

資料來源 : kplant

閱讀更多

規格 馬藍 Strobilanthes cusia (Nees) Kuntze

盆子尺寸 3 吋盆5 吋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