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葵 Solanum nigrum L.

    NT$ 50.00 NT$ 50.00 50.0 TWD

    NT$ 50.00

    此組合不存在。

    添加到購物車

    購物說明

    葉卵形,長 4 ~ 8 公分,寬 2 ~ 4 公分,全緣或疏齒緣,變無毛或疏被毛。花繖形排列,著生於節上;萼片中裂,外被毛,果期時反折向下;花冠白色,中心常黃色,長 3 ~ 5 公釐。果實亮黑色,有時綠色,果徑 5 ~ 8 公釐,具光澤。

    廣布於熱帶及溫帶區;在台灣分布於中、低海拔之荒廢地、路旁及田野。

    資料來源 : 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台灣生物多樣性網路

    購買資訊

    自行取貨 :
    訂購付款後,以電話聯繫取貨時間地點

    台北地區 : 
    12 號 5 樓屋頂花園 (中正區)
    台北客家農場  (中正區)
    水花園市集 (週六)  (中正區)

    竹苗地區 : 
    芎林燒炭窩竹風樂境 (芎林)
    30 號 4 樓屋頂花園 (新埔)

    寄送 :
    郵寄包裹費 80

    聯絡方式
    可直接利用系統訂購單留言功能聯繫,或來電 0935882942

    台灣原生蔬菜~龍葵及光果龍葵

    本省地處亞熱帶,傳統原生蔬菜種源頗多如龍葵、少花龍葵,隼人瓜及過溝菜蕨等,上述原生蔬菜由於繁殖容易且對環境適應力強,故散見於田間野外。鑑於本省夏季高溫多濕,蔬菜栽培不易,因此將傳統放任的原生蔬菜利用於經濟栽培生產,除了可紓緩夏季葉菜類因氣候因素所引起之供需失調現象外,尚可增加新興葉菜種類滿足消費者多元化之嗜好。本文旨在介紹俗稱黑甜仔菜之傳統原生蔬菜龍葵及少花龍葵之園藝性狀、栽培管理、營養成分及藥理特性,俾供菜農、消費者及喜好野外踏青者參考。

    據Keeley氏(1983)報導:龍葵(Black Nightshade)生長於北緯54°及南緯45°之間等61個國家,為一普遍性之農業雜草(Holm 氏等, 1977)。 通常被認為具有毒性,惟某些品種在部份地區被做為人類之食物。 Fortuin及 Omta氏(1980)指出:在夏威夷、瓜地馬拉、千里達、蘇利南、西南非、印度、印尼、菲律賓、中國大陸均可見其在市場販售。在本省Nightshades主要有龍葵(Solanum nigrumL.)及少花龍葵(Solanum photeinocarpum Nakamura et Odashima)二種,均為一年生茄科草本植物。前者植株開張性較大,且匍匐地面,葉片較濃綠,生育中期即開花結實為蝎尾狀花序,每一花序平均八朵小花,花大,萼片缺刻大,果皮較不光滑,種子大而粗糙;後者葉色較淡綠為傘形花序,每一花序平均四朵小花,花小,萼片缺刻小,果皮光滑。少花龍葵之果皮較光滑故亦稱光果龍葵,目前野外田間以少花龍葵植株較多,少花龍葵依葉片大小可分為大葉及小葉兩大群,其葉色、株型、莖部絨毛、莖色及葉緣形狀均略有差異。

    資料來源 :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

    閱讀更多

    闢謠】龍葵吃了會中毒?正解:煮熟可安心吃,生食一天勿超過5公克

    龍葵在阿美族語唸作「Tatukem」,是阿美族傳統數百年來的料理食材,冬天及春天的龍葵特別嫩特別好吃,在市場上一大把只要20元,一般簡單川燙或是炒過,加點調味料就能上桌,甚至煮火鍋、煮泡麵都會加進來一起煮來吃。

    除了葉子,龍葵的果實也妙用無窮,已經成熟的黑色果實,在過去是阿美族孩子隨手可得的零食,尚未成熟的綠色果實,則可以壓碎抹在水牛的鼻子裡,用來逼退水蛭。柯春伎認為食藥署發布的這則消息,提到民眾食用龍葵而中毒,會有誤導民眾的疑慮,甚至是可能讓民眾對原住民食物、原住民形象,造成負面觀感。

    資料來源 : 上下游新聞

    閱讀更多

    【野草與生活】記憶中的野菜滋味:龍葵

    本篇要來介紹一種相當常見,而且也廣為食用的野菜,她叫「龍葵」,台語叫烏甜仔菜、烏籽仔菜、烏點規。從這些名稱可以見到這種菜有個共同特徵,就是有著看起來黑色且甜甜的小果實,這果實在顏色轉成很深的紫黑色時,就是她最甜美的時刻(未成熟綠色果實有毒不能吃)。嘗起來酸酸甜甜,帶著點茄科植物的獨特青澀味,要說野外的好吃零食,這會是名單裡的首選,也是煮茶人小時候上課的零食。既然是零食,意思就是吃一些開心就好,吃太多也是會拉肚子的。

    資料來源 : 綠媒體

    閱讀更多

    光果龍葵與龍葵差異

    光果龍葵

    萼片中裂,外被毛,果期時反折向下

    龍葵

    花萼中裂,平伸或服貼,被毛,纖毛緣